韩德福(1913~1996),12岁从父韩玉龙学唱,13岁随兄长韩德寿、韩德全、韩德珍学弹三弦。后拜果万林为师。后受聘为单弦名家谭凤元、王凤云、王凤友等伴奏。其三弦演奏指法精湛,圆润洒脱,音色纯净优美,久负盛誉。1953年开始从事北京曲剧音乐工作,对很多曲牌进行了改革,丰富了音乐表现力,为北京曲剧音乐逐步戏曲化奠定了基础,对于曲剧艺术的开创做出了卓越贡献。他长期开展教学工作,学生们在乐队伴奏、舞台表演、音乐作曲、理论研究等各个岗位都取得了很大成绩。他的三弦伴奏艺术被当今北京曲艺界奉为圭臬。
韩德福(1913~1996),12岁从父韩玉龙学唱,13岁随兄长韩德寿、韩德全、韩德珍学弹三弦。后拜果万林为师。后受聘为单弦名家谭凤元、王凤云、王凤友等伴奏。其三弦演奏指法精湛,圆润洒脱,音色纯净优美,久负盛誉。1953年开始从事北京曲剧音乐工作,对很多曲牌进行了改革,丰富了音乐表现力,为北京曲剧音乐逐步戏曲化奠定了基础,对于曲剧艺术的开创做出了卓越贡献。他长期开展教学工作,学生们在乐队伴奏、舞台表演、音乐作曲、理论研究等各个岗位都取得了很大成绩。他的三弦伴奏艺术被当今北京曲艺界奉为圭臬。
关士杰(1926一1997),1946年毕业北京中国大学附中,同年考人北京中国大学。曾在四野特种兵文工团、华北文工团当演员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在北京市文化工作委员会文化处戏曲科任科员、戏曲编导委员会任辅导员。在北京曲艺团,先后任编导、编导组组长,期间曾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教师班进修;1983年调人北京市戏曲研究所,任理论研究室主任。关士杰一生致力于戏曲编导工作,他导演了各种戏曲近百出,创作和改编的剧目有20余个,尤其是在曲剧的编导方面,成绩斐然。在北京曲剧的形成、发展、成熟各个阶段,关士杰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。他为北京曲剧创立了导演制,导演了几十出曲剧,特别是他改编并导演的北京曲剧《杨乃武与小白菜》《啼笑因缘》《骆驼祥子》等剧,不仅是北京曲剧成熟的标志,而且作为北京曲剧的经典保留剧目,至今仍脍炙人口。
史尚直(1928一2011),青年时期曾在北京与外省参加职业剧团演出活动,解放后在内蒙古艺术学校文工团工作。1953年调北京曲艺团,初任舞美设计,设计剧目有《光明大道》《漳河湾》《红霞》《杨乃武与小白菜》《啼笑因缘》《骆驼祥子》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《青春之歌》等。同时担任主创及演员,曾在《杨乃武与小白菜》中饰刘子和、《夺印》中饰何文进、《义和团》中饰武殿魁、《山村花正红》中饰金院长。他独立及与人合作编剧的北京曲剧有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《义和团》《苦菜花》《山村花正红》《张志新》《崔大庆》等,导演剧目有《天仙配》《王老虎抢亲》《野鸭洲》《白卷先生》《真假太子》等。
冯宇康(1935~2006),曾拜单弦名家荣剑尘为师,在俄语学院就学期间即协助新中国曲剧团演出。1956年调入北京曲艺团。他表演风度潇洒,气质文雅,声音低沉委婉。在《啼笑因缘》中饰大学生樊家树,以轻柔流畅的唱腔展示出人物善良正直的性格和对爱情的忠贞,广为观众称道而名噪一时。其他主要角色有《杨三姐告状》的高占英、《杨乃武与小白菜》的夏同善、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的关敬陶、《义和团》的勒勃罗斯、《夺印》的陈广玉、《山村花正红》的郭建华、《一双绣花鞋》的林南轩等。同时还担任曲剧编剧及教学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