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培华(1930~1997),曾拜师拆活艺人赵文祥。1956年由新中国曲剧团调入北京曲艺团。他嗓音清脆,唱腔圆润,表演朴实自然。主要角色有《牧羊郎与姑娘》的二狗子、《挑女婿》的李俊生、《杨乃武与小白菜》的杨昌濬、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的李歪鼻、《阎家滩》的县官、《夺印》的陈广西、《送菜籽》的李会计、《方珍珠》的白花蛇等。
文培华(1930~1997),曾拜师拆活艺人赵文祥。1956年由新中国曲剧团调入北京曲艺团。他嗓音清脆,唱腔圆润,表演朴实自然。主要角色有《牧羊郎与姑娘》的二狗子、《挑女婿》的李俊生、《杨乃武与小白菜》的杨昌濬、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的李歪鼻、《阎家滩》的县官、《夺印》的陈广西、《送菜籽》的李会计、《方珍珠》的白花蛇等。
刘淑慧(1930~1994),幼随弦师郭文元学艺。曾在北京各游艺场演唱梅花大鼓,解放后参加北京曲艺一团,转入北京曲艺团后,拜韩德福为师深造,与曹宝禄演出双唱新梅花调,作为一种新的流派风格为后世留下了典范。她兼演曲剧,台风稳健,气质典雅,表演冷隽老辣,善于表现身份较高贵的中年妇女形象,如《杨乃武与小白菜》的刘太太、《抢亲配》的王夫人、《啼笑因缘》的陶太太、《红花向阳》的刘秀云、《山村花正红》的妞子娘、《闹新楼》的常大娘等。
王淑琴(1932~ ),幼随弦师郭文元学艺,习京韵大鼓。解放初期参加北京市曲艺工作团,参加了曲剧《柳树井》首演,饰二艾子。她嗓音宽厚,演唱韵味十足。主要角色有《罗汉钱》中饰艾艾、《杨乃武与小白菜》的杨淑英、《啼笑因缘》的沈母、《墙头记》的儿媳妇、《箭杆河边》的佟何氏、《夺印》的友才妻等。退休后尤与后辈演员合作演出《龙须沟》的王大妈。
刘淑贞(1932~ ),幼随弦师郭文元学艺,习京韵大鼓,曾在天桥一带坤书馆演唱。解放后参加北京曲艺一团,转入北京曲艺团后,多在北京曲剧中饰演女青年及男女儿童角色。1954年在《张桂容》中饰演翠兰获北京市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演员三等奖。她形象甜美,表演生动活泼。饰演的角色有《杨乃武与小白菜》的葛三姑、《抢亲配》的兰香、《红花向阳》的玉虎、《喜笑颜开》的小胖、《箭杆河边》的夏花、《巧团圆》的金梁等。晚年尤关心北京曲剧事业发展。